设置

关灯

八、既不自由,也不民主,更无人权的民国年 (2 / 3)

还不赶快来体验!!!

        既然如此的话,为什么民国年代还是有那么多抨击政府的“雄文”诞生见报呢?

        这主要是因为,当时许多敢于大放厥词的“民主党派”和“社会贤达”们,都是名噪天下,交友广阔的神通广大之辈。不仅自己手里有钱,在政府里也是有人有关系,不光结交政府要员,还认识不少颇有分量的洋大人(那年月的洋大人可是真的洋大人,不b太上皇差),出了事只要往租界里一躲,这交涉引渡就得费上老鼻子的劲儿(类b我国当今从加拿大引渡赖昌星有多艰难),对蒋委员长来说是既不好抓也不能抓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如果他们没有触犯到一定底线,纵然是军统和中统这样凶名卓着的机关,也不愿意随便下狠手,而是要先警告再商量,表现得b较“客气”。但即使是这样,还是有不知多少不走运的富商士绅、显贵名流,也都先后蹲过党国的监狱,只能等着人拿钱托关系保释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没背景的基层平民这里,国民党对那些抗议闹事的穷人们,难道曾经少抓了么?少杀了么?

        我们伟大的蒋委员长,之所以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彻底的舆论封锁和压制。一是因为国民党对民间基层的控制力度几乎为零,大多数地区(尤其是偏远地带和农村)还是清代的宗族T制在“代替”政府进行管理。而即使是城市中,也有许多行业内都是黑帮、财阀跟高级官僚的亲属族人在掌握。这样一来,想要依靠地方政府实现彻底的舆论管制,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地方的士绅宗族,虽然不至于违背根本利益,倒向共党,但对蒋家王朝的忠诚心也还远远没有培养起来。如果有人只是大骂蒋委员长的话,恐怕不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地为蒋委员长Ga0**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是全国始终有很多省份处于军阀割据的半状态,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联合对抗中央,当地人自然只知“XX大帅”而不知蒋委员长,甚至还在军阀的有意诱导之下,进行一定程度的反蒋宣传。而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内部,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――打个b方,在抗战前,汪JiNg卫、胡汉民跟蒋介石唱了多少年的对台戏,为什么不能一枪把他们两个都崩了,从此党内再无反对派?

        道理很简单,要是这么两枪下去,只怕是不光没了反对派,连党也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――国民党本来就是一个松松垮垮的联合T,光是压制军阀,对抗共党,就已经异常吃力。蒋委员长的位置,可从来都没有封建时代的皇帝这么稳固,国民党内的反蒋集团从来都是一茬接着一茬。如果蒋委员长对这些竞争者没有丝毫容人之量,非要置于Si地的话,整个政府只怕是顷刻间就要散架。…,

        三是旧社会的黑暗统治,让人民积累了太多的不满和怨念,必须有一个渠道宣泄出来。这种仿佛火山喷发一般的力量,又岂是“党国”那薄弱至极的基层组织能够管制住的?

        事实上,像这样对基层政府的控制力度,即使是在党国搬到台湾以后,也没能完全做到啊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